家长“趣”课堂 携手助成长

家长“趣”课堂 携手助成长

从一场美好的相遇开始。

关乎童心,关乎传承,

关乎家园共育的期许。

当家长走进课堂,教育的温度在互动中悄然生长——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家园携手、双向奔赴的旅程。

民间手工活动

虎皮兰奇妙旅

走进小一班的教室,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正一眨不眨的盯着家长老师手里美丽的手工作品“虎皮兰”。

制作开始——搓黏土条、压出叶脉纹理,一只只小手在软乎乎的黏土上 “跳舞”。

“我的虎皮兰要‘躺’着晒太阳!”

“我的虎皮兰是高高的!”

当一个个憨态可掬的“虎皮兰”成型,教室里满是欢快分享的氛围,传统手工在童趣改造里,有了崭新的模样。

漆扇晕染的色彩童话

漆扇是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匠人精神。

走进中六班和小二班的课堂,家长老师准备了色彩丰富的颜料和美丽的空白扇面。“一滴二浸三提”,孩子们看着色彩在扇面上层层晕染,像发现了珍贵的宝藏。

“我的扇子在变魔法!”

“我的扇子像一个彩虹世界!”

传统漆艺的细腻,碰上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每把扇子都成了独一无二的童年色彩日记,轻轻摇晃,仿佛能扇出童话里的风。

涂涂鸦鸦才是完整的童年,小四班的小朋友们同样进行了一场与扇子的约会,风格各异的涂鸦扇子和小朋友们的笑脸交相辉映,每个人都在过程中收获了快乐!

泥泥狗的想象大冒险

走进小三班的泥泥狗捏塑课堂,家长老师展示古朴泥玩后,孩子们就开启 “脑洞模式”。

从搓泥团当身子,到捏出三角耳朵、圆圆眼睛,小手不停 “变魔术”。有的把泥泥狗做成 “长翅膀的小狗”,有的给泥泥狗安上 “大花尾巴”。

传统的泥玩造型在孩子奇思妙想里 “改头换面”,带着童真奔赴一场民俗与创意的奇妙冒险,古朴中满是鲜活童趣。

竹篾风铃的清脆约定

走进中五班的教室,竹篾风铃上竹片碰撞的 “叮叮” 声先抓住了孩子耳朵。家长老师教大家编织竹篾、系挂装饰,孩子们认真把彩绳绕在竹片上,像系住一个个小秘密。

“风铃的声音真好听!”

“我想把风铃挂在我的房间里!”

当风铃在窗边、在教室一角挂起,微风拂过,竹响与笑声缠绕,把民俗传承的种子,悄悄播撒进孩子心田,约定着每一次风吹,都回忆起这场手工课堂里的欢乐和美好。

小五班和小六班的小朋友们同样在家长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了手工活动的趣味和传统工艺的精妙,“可爱的毛毛虫”惟妙惟肖,“绒花头饰”栩栩如生。

体育游戏活动

花样跳绳:操场上的跳跃乐章

—— ——” 彩绳划破空气的声响拉开了花样跳绳的序幕。操场上,大一班的家长老师正领着小朋友们尝试不同的跳绳方式。

我会一次跳两个!

“我能单脚跳绳!”

彩绳起落间,跳跃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孩子们不服输的勇气。

五步拳小课堂:拳脚间的勇气萌芽

“哈!嘿!” 操场上传来稚嫩却有力的喊声。阳光下,孩子们一招一式有模有样,额角的汗珠里,藏着对勇气与力量的向往,拳脚挥舞间,小小的身体仿佛住进了 “小英雄” 的灵魂。

“我要像大侠一样厉害,保护妈妈!”

“老师说拳要握紧,像握小鸡蛋!”

好玩的沙包:抛接间的快乐

五颜六色的沙包在操场上空画出弧线。大四班小朋友玩的是 “丢沙包”的游戏,沙包的每一次起落,都伴随着 “接住啦” 的欢呼,把简单的快乐 “砸” 进每个孩子的童年记忆。

球趣童年:滚动的彩色梦想

走进大二班和大三班的课堂,孩子们在有趣的球类游戏中找到了合作和默契,掌心的温度与篮球的触感,让小小的体育游戏变成充满童趣的冒险。

中三班、中四班、大五班、大六班的孩子们则在家长老师的陪伴下,充分体验了一次民间游戏的乐趣。“螃蟹过河”把团结变成脚下力量;投壶现场,“中啦!” 的欢呼,点燃竞技热情;丢手绢游戏,追逐与欢笑中,藏着信任与机敏的成长;“传统投壶”竹箭与陶壶碰撞的轻响,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童声中有了新的回响……

家长进课堂,是一场爱与教育的同行。民间手工让传统 “活” 在孩子指尖,体育游戏让成长 “动” 在孩子脚下。孩子们在一静一动间,触摸文化、释放活力,也期待这份家园携手的温暖,持续为童年添彩,让更多美好,在幼儿园里发芽、开花。

文稿:蔡芸涵

照片:泰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