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筑龙宫,共赴奇幻之旅

——分部大一班和分部中二班混龄建构活动

《西游记》中那神秘瑰丽的世界,总是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目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于是,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大一班向中二班发出邀请,两班幼儿共同开启了这场《童筑西游》的建构与表演之旅。

“弟弟妹妹,快来!我们要搭超厉害的龙宫,你想当龙宫小卫士,和我们一起建造吗?”大一班的哥哥姐姐们来到中二班,热情地发出邀请。“我要去!我要看龙王的宝座!”“我想搭一座会发光的

水晶桥!”中二班的孩子们兴奋地回应着。

老师趁着春日午后的时光,带着两个班的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漫步。 “我在动画片里看到,龙宫有大大的门,还有士兵守着!”“龙椅肯定特别大,上面还有宝石!”“花园里一定有会跳舞的水草!”

回到教室,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我觉得龙宫大门要高高的,这样才威风!”“龙椅得铺上软软的垫子,龙王坐上去才舒服。”“花园里要有会喷水的贝壳,像小喷泉一样!”经过一番热闹的商量,大家通过投票,确定了要搭建龙宫大门、龙宫龙椅、龙宫花园、宝库、花果山这几个主要场景。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认真地设计起搭建图纸,还一起规划整体布局,这里放龙椅,那里建花园,一笔一划都充满了对龙宫的期待。


初次搭建,探索尝试

第一次搭建过程中,孩子们热情满满,但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预料之中的困难与挑战

“这个龙椅怎么这么矮,一点都不威风!”

“小桥平平的,一点都不好看。”

“哎呀,宝库又倒了!”


    于是我们带着具体的问题回到班级进行讨论,孩子们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我们把龙椅多摞几层,再加高靠背试试!”“用中空积木把小桥架起来,说不定会立体一些。”“要不换那种有厚度的卡口积木,这样宝库应该就不会倒了。”

重新搭建,孩子们带着策略开始行动,单元造型渐渐有了模样。




二次搭建,解决难题

当孩子们的脑海中涌现更加出色的创意时,他们迫不及待地投身于第二次的建构之中,但紧接着,新的挑战与问题也随之出现。

“花果山太矮啦,根本不像山!”

“宝库还是太小气了

回去后我们继续集思广益,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我们再搭两座小山,把花果山变成小山群吧!”

“在宝库旁边加个放兵器的架子,肯定会大气很多!”

“在宝库旁边加个放兵器的架子,肯定会大气很多!”孩子们一边说一边动手调整。

三次搭建,调整优化

“龙椅还是不够大气呀!”

“喷泉周围光秃秃的,好单调。”

“这个亭子怎么看都像房子。”

“花果山的形状也怪怪的。”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大家集思广益“在龙椅两边加上装饰龙,肯定很气派!”

“给喷泉多弄几个小泉眼。”“把亭子的造型改一改。”

“用错位垒高的方法搭花果山,说不定行!”


奇幻之旅开始啦!

经过每次的经验总结,不断地尝试与调整。终于,在孩子们不懈地努力与坚持下,“童筑龙宫”的主题场景搭建完成啦!现在,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孩子们充满创意和想象的作品吧!

搭建完成后,孩子们穿上服装道具,在龙宫里开心地演绎“龙宫取宝”的故事。“我是孙悟空,来取宝贝啦!”“我是龙王,不准你拿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幼儿园里。




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收获颇丰。通过搭建,他们对《西游记》中龙宫的场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发挥想象力将脑海中的画面变成了现实,拓展了空间认知。在解决搭建难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建构技巧,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小组合作时,孩子们学会了沟通交流、分工协作,比如有的负责搬运积木,有的负责搭建,团队合作能力显著提升。当看到自己和同伴一起搭建的龙宫时,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自信心大大增强,也更加喜爱《西游记》这一传统文化故事。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建构之旅,更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美好印记。

文稿:孙珊珊

  图片:泰幼教师

        视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