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码头”畅游记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活动

在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处最美的地方,那就是家乡。中班的孩子对“家乡”到底会有着怎样的认识与理解呢?随着中班主题《我们的家乡》的开展,孩子们都知道家乡就是我们所居住生活的地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孩子们喜欢用语言、绘画,以及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家乡,他们利用周末去家乡的各个好玩的地方去游玩,去了解家乡的更多秘密。与此同时,小班正在开展《我爱我家》主题,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我的家,以及周围的环境;将主题相融合。激发幼儿对家以及家乡的热爱之情。由此为教育契机,我们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和我们一起利用大型户外积木搭建《浦口码头》,满足幼儿对周围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建立起幼儿对家乡的归属感。

图片 5.png

图片 6.png


我们的讨论

什么是码头?

在码头能做什么呢

“可以坐船

“我去过浦口码头!”

“真的吗?码头里都有什么啊?”

“浦口码头进去有长长的长廊。”

“我从浦口码头坐船到对面中山码头呢!

“我还在码头旁边的公园挖沙子了呢!”

“浦口码头的前面还有一个漂亮的花园呢!”

“哇!太酷了!我好想带着我妹妹一起坐船!”

“那我们可以用积木搭一个码头出来啊,然后邀请你妹妹来玩。”

“可是我妹妹还没上幼儿园,不能来。”

“那我们就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来搭建,一起来玩呗!”

我们去码头坐船啦!

 


投票、设计搭建场景

通过孩子们讨论和投票,我们选出了要搭建的场景,设计好了图纸,小小建筑师们开始大展身手啦,孩子们带着满满的信心去自由探索和搭建。



第一搭建

“我这个船怎么跟我坐不一样呢?

“哎呀,这个大门不够大不够长怎么办?”

“这中山码头摇摇晃晃的。”

“再高点,再高点,我过不去。”

“我们再加个中空积木把船加高一点吧。”

小朋友们的第一次搭建,就这样在激烈的讨论中结束了。

图片 20.png

图片 23.png


第二次搭建

带着孩子们问题我们回到教室与幼儿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这浦口码头怎么跟照片里不太像啊!”

“照片里两边的柱子是方方的,我们搭的是圆圆的。

“这船也太小了吧。”

“是啊,太小了,要大一点才能坐进去。”

“中山码头摇摇晃晃的,感觉都要倒了。”

“怎么办呢?”

“让我来试试。”

于是,我们尝试第二次搭建。

图片 34.png


第三次搭建

有了前两次的搭建经验,小建筑师们迫不及待开始了第次的搭建。中班的哥哥姐姐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分工合作,干劲满满,有的负责搬运,有的负责搭建,还有的当设计师出谋划策。

 

图片 35.png

图片 37.png

图片 38.png

图片 36.png


第四次搭建

经过前几次的搭建,这一次,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三人一组,两人一对,抬的抬、搭的搭、拼的拼,忙得不亦乐乎!中班的哥哥姐姐们干劲十足,小班的弟弟妹妹们一起来添砖加瓦,小朋友们相互合作,有条不紊进行搭建,在每一次搭建中尝试解决上一次遇到的问题。从开始的拼拼摆摆,到初具模样,再到现在的精雕细琢,小建筑师们编织着户外建构游戏里美好的风景线!

图片 49.png


游戏啦

 

“浦口码头欢迎您”

“快来坐船啊!”

“我要坐船去中山码头。”



图片 64.png

图片 66.png

图片 67.png

《指南》中指出: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熟悉的事物引发幼儿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本次的“浦口码头”建构游戏是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出发,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幼儿通过搭建“浦口码头”,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和成就感“混龄”建构游戏中,中班孩子担负起榜样和责任,教弟弟妹妹本领和技巧,小班孩子不仅感受来自哥哥姐姐的关怀和鼓励,还激起了哥哥姐姐们的表现欲和保护力。让个体带动个体,让个体影响个体,从而真正实现孩子们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使孩子们成为自主游戏的小主人!

文稿:刘畅、周虹

图片:泰幼教师及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