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气温逐渐转凉,秋季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了,尤其是传染病。幼儿本身的抵抗力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加之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开学后幼儿近距离频繁接触,大大增加了传染病传播风险。因此,在换季的时候,为家长们分享秋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家园同步开启呵护模式,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秋季常见的传染病
轮状病毒感染 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C,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诺如病毒感染 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起病,高热、伴畏寒、寒战、乏力、全身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为主,常有咽痛、咳嗽。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容易造成传播流行。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冬春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1-7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及臀部的水疱性皮疹为主要表现。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 14岁的孩子;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尽管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但它们的传播方式大都是相似的,通过空气、接触传播。因此预防方式也基本相同,主要包括:
1.做好健康监护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
摸眼睛、鼻或口。
6.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止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文:疾控中心
图:来源网络、泰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