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使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而感染疾病。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应该如何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呢,现在传授给大家一些小秘笈,请一定要仔细学习哦!
01 规律就餐,食材多样化,自主进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高于成人。不同类型的食物提供不同的营养,食物多样是营养均衡的基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规律就餐是儿童获得全面、足量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自我意识、模仿力、好奇心增强,易出现进食不专注的问题。家长应培养儿童规律进餐的好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3次正餐和2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

2-6岁是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为一生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多鼓励孩子自己使用筷子、汤匙进食,养成自主进餐的习惯,这样既可增加儿童进食兴趣,又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促进精细动作及运动协调能力发育。

02 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
充足的奶制品摄入有助于儿童骨骼生长和维护远期骨健康。建议每天饮奶300-5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饮水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零食应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蔬菜类等食物,少选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03 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
烹制儿童膳食时建议多采用蒸、煮、炖,少用煎、炸、烤的方式加工烹调食物,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有利于儿童消化吸收、控制能量摄入过多以及淡口味的培养。
04 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可增进儿童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鼓励孩子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鼓励孩子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喜爱,促进食欲,避免挑食、偏食,有助于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尊重爱惜食物的意识。

05 科学运动,做健康阳光宝贝
鼓励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儿童新陈代谢,促进维生素D合成,提高睡眠质量,预防超重肥胖和近视,促进身心健康。

文章:李黎黎
图片:网络、泰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