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健康提醒

度过了红红火火的国庆,迎来了收获满满的金秋十月,寒露节气已过,气温降低,早晚温差增大,秋冬传染病开始活跃起来,幼儿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

一、流感

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间接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肠不适。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重症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健康提醒:
01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0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拥挤、通风不良的场所。
04
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避免接触他人。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以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常见。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常在托幼机构、学校引起水痘暴发流行,感染水痘需要隔离治疗。水痘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传播、与病人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污染物品传播。

健康提醒:
01
适龄儿童及时接种水痘疫苗,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02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03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急性期水痘患者接触,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场所活动。
04
水痘患者做好隔离治疗。感染水痘后应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做好水痘患儿护理,对污染的用品要及时做好消毒。学生复课需要提供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发生集体感染。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食具、奶具、玩具、床上用品等传播。

健康提醒:

01

做好个人及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02

家长及看护人处理儿童粪便后要洗手,玩具要经常消毒,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和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四、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健康提醒:

01
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02

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03

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保持肠胃通畅。

04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免疫接种和日常预防,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合理作息,勤锻炼身体,就可以有效阻断这些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确保孩子们健康成长。

文稿、图片:李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