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秩语,趣事一箩筐”

——泰山中心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分享

观察是一门艺术,记录是一种语言,

分析是一种能力,指导是一种智慧,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要观察、分析、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观察记录是教师读懂儿童,走进童心的桥梁是提高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反思自身的教育效果,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进行“因材施教”。为了能更好的发现孩子,读懂孩子,找到观察的“眼”掌握记录的“方式”,解读儿童的“行”,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我园于2021年1207日开展了“童年秩语,趣事一箩筐”的教师观察记录分享活动

1.jpg

2.jpg

    活动中,小中大班教师们结合PPT、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大家呈现在一日生活中各自观察到的真实的儿童,再结合自身观察到的点展开了有效分析、跟进等让在场的老师们看到了科学理念下的一个个了不起的儿童。

3.jpg

4.jpg

5.jpg

6.jpg

    有的教师分享的是孩子在园以来的成长轨迹,孩子们的成长,老师看在眼里,乐在心中。有的教师分享的是几个孩子的有趣的小事,教师在一旁作为观察者,看到孩子们能做到自己独立解决与同伴等之间遇到的困难,欣慰不已。教师们的分享,点点滴滴汇成了一箩筐的故事,精彩不断......

7.jpg

8.jpg

9.jpg

10.jpg

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教师们真真切切去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可以安心扮演“观察者角色。

童心是把加密的锁,“观察”就是帮助教师解密童心的关键钥匙。观察记录的撰写让老师们学会观察,学会读懂幼儿的内心。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表达方式,期待每位教师发现美妙的童心密!

 

文稿:黄晓娟

                                        图片:泰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