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柿”你

——中四班课程故事

“这是小橙子

“不对不对,肯定不是。”

“是柿子吧

“柿子是大大的这个不是。”

······

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快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四班的故事了解一下吧!

“柿”缘起

一次偶然的散步,我们路过一棵柿子树。

“老师,你看这里有棵柿子树。”

所有的小朋友着他的声音望了过去。

“咦,前面是什么呀?”

小朋友指着柿子树前面树上的小果子“吵”了起来,到底是什么呀?我们快采摘一枝回去看看吧!

“它长的圆圆的。”

“颜色是黄色的。”

“果子后面像小花一样。”

“像橙子像球,还有点像小番茄

孩子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说个不停······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了解到这小小的、圆圆的、黄黄的原来是野柿子。

野柿子可以吃吗?

“不可以哦!不过幼儿园里的大柿子应该快要熟了,我们去看看吧!”

柿子采摘记

01

“你们看,柿子已经变成了橙色了。”

“老师,老师,我们可以摘下来了。”

“好的,那我们怎么摘呢?”

“让我试一试。”一个小女生说完走到了树下,“嘿”向上一跳。

“哎呀,这样肯定不到的。

“让老师抱着我们

可是还是没有到。我们可以用棍子打下来。听到他的话小朋友们低头开始找起了棍子。

“你们找来了这么多的棍子,我们应该选哪一根呢?”

“选一根最长的。”

“我们来比一比。”

孩子们将自己认为最长的两根棍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棍子找到了,我们请谁来试一试呢?”

“老师,请我。”

“请我我想试一试。

“哎呀,找个子高的才行

孩子们自发的开始对比身高,最终选出了大家一致认为最高的那一个。

小女生踮着脚,用力的伸直手臂,但还是没有到。

“蒋老师个子高,我们请她帮忙吧。”

“哇,摘到了,摘到了。”

一个柿子掉在了地上,小朋友开心的欢呼起来……

哎呀,老师,你快来,柿子摔坏了。

“你们看,柿子从树上掉下来,摔坏了怎么办。”

“我会爬树,我爬上去吧。”

小女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爬上去了一段距离便不动了,“老师,我害怕小女生弱弱的发出了求救。

“孙老师,你会爬树吗?”

“我试一试吧。”

在小朋友的期待下孙老师爬上了树并成功的摘到了两个柿子

02

柿子太高了不到了,这可怎么办?

“我们除了爬树,还可以摇树,用筐接着。

还可以用梯子。

“我们都来试试吧!”

孩子们找来工具,准备再次尝试……

再次来到柿子树下,几个小朋友走到柿子树面前,抱住树,两三个小朋友手端着筐向上举,眼睛看着柿子,抱着树的小朋友开始使劲的摇晃。

“加油,加油,柿子晃了。”

好几个小朋友在加油助威,可是柿子只是晃了晃并没有掉下来。

“我们还是用梯子吧。”

站在梯子上还是没有摘

“还是要用棍子这一次孩子们没有自己尝试打,而是直接将手中的棍子递给了老师

“老师,前面还有,再往前。”

小家伙有的在指挥、有的扶着梯子、有的传递柿子、还有的用筐子接着。

终于,我们收获了好多的柿子,小朋友都开心地欢呼起来,我们扛着梯子带着我们胜利地果实回到了教室。

“柿”论“柿”

“这么多柿子呀,我们可以吃吗?”

“当然可以啦。”

“这个柿子摸起来硬硬地,应该不好吃吧。”

“我们下午尝一尝就知道了。”

“你们知道吃柿子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柿子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蔗糖、葡萄糖、果糖,所以柿子吃起来就是甜甜的,还含有对我们身体好的微量元素。除此之外呢,柿子还有止咳、化痰、止血、润肠通便的功效。柿子虽好吃但不可吃,而且吃过柿子后,不能吃鱼、虾、螃蟹、菠菜等。

“柿”如意

“我们还有这么多柿子怎么办呀?”

“我们可以分给别人吃。”

“可以分给谁吃呀。”

“看牙齿的老师。”

“还有其他班的老师。”

“上学的时候站在门口的老师。”

……

说干就干,我们端着柿子开始了分享。

“柿”目以待

柿子有摘下来就可以吃的脆柿,还有一种是需要催熟的,该怎么催熟呢?

孩子们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讨论,在班级里开始了分享……

方法可真不少,和苹果放在一起、和橙子、香蕉放一起,喷上酒精,我们来试一试吧!

包装好啦!一起期待吧······

“柿”在必得

过了一周的时间,小朋友刚踏进教室,就发出了感叹声“哇,这是什么味道呀?”我们循着味道找了过去,原来是柿子发出的香味

“老师,你快看,这个和苹果放在一起的已经变软了。”

“真的吗?”

原来经过一周的时间,和苹果放在一起的柿子已经变软变熟了,可是和橙子、香蕉、喷上酒精的柿子还是硬硬的。

心想“柿”成——美味的柿子饼

“柿子变熟了,你们想怎么吃呢?”

“做柿子饼吧。”

“我也喜欢吃柿子饼。”

赶紧动起来吧!扒掉皮、轻轻的捣碎、筛入面粉、再搅拌、煎柿子饼·····

和幼儿一起进行活动时,我们老师一定要站在幼儿“身边”或“身后”,成为一位陪伴者、支持者。 当孩子们发现问题时,我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陪在身边就好。当然,老师也需要站在他们的身后去推动、引导他们的发展把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之中,尊重幼儿在生活中有意义的发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图、文、视频/孙瑶瑶)